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
惊蛰之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;到了“惊蛰节”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,称为“惊”。
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。但是此时气温仍然较低,正处乍寒乍暖之际,“冷惊蛰,暖春分”,防寒保暖仍不可大意。
惊蛰三侯
初候,桃始华
《吕氏春秋》作桃李华。桃,果名,花色红,是月始开。
惊蛰前后,桃花盛开。
二候,仓庚鸣
庚亦作鶊,黄鹂也。《诗》所谓有鸣仓庚是也。《诗》曰黄鸟,齐人谓之搏黍,又谓之黄袍僧,家谓之金衣公子。其色鵹黑而黄,又名鵹黄。谚曰:黄栗畱黄莺莺儿。皆一种也。
万物复苏,黄鹂鸣叫。
三候,鹰化为鸠
鹰,鷙鸟也,鹞鸇之属;鸠即今之布谷。章龟经曰,仲春之时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如痴而化,故名曰鳲鸠。
惊蛰养生
饮食要以清淡为主
惊蛰一到天气回暖,清淡的食物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,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与护肝健脾,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。
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
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,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,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,例如雪梨、银耳、春笋等。
不要食用冰冷食物
由于惊蛰时节气温偏低,早晚温差大,所以这个节气还是很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,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。
惊蛰春雷乍动、万物生机盎然